皮膚手術是皮膚外科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,可以有效治療皮膚的各種良性腫瘤,如脂肪瘤、粉瘤或表皮囊腫、皮膚息肉、色素痣等。又可以診斷和治療皮膚惡性腫瘤如基底細胞癌、鱗狀細胞癌、惡性黑素瘤。
皮膚脂肪瘤
皮膚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軟組織瘤,主要由良性脂肪細胞增生結集而構成,脂肪瘤一般表現為皮膚表面以下的腫塊。脂肪瘤一般不會引起痛楚,但會慢慢長大,脂肪瘤在四肢、頭部和頸部容易被察覺及影響觀感。脂肪瘤在頸部、肩部、軀幹和四肢可導致日常生活或運動時身體不適。當脂肪瘤影響觀感、引起病徵或併發症、脂肪瘤變化大(例如 >5厘米)和懷疑有惡性的變化者應及早考慮外科手術切除。
皮膚手術的用途很廣,以下是常見的皮膚手術泛圍
皮膚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軟組織瘤,主要由良性脂肪細胞增生結集而構成,脂肪瘤一般表現為皮膚表面以下的腫塊。脂肪瘤一般不會引起痛楚,但會慢慢長大,脂肪瘤在四肢、頭部和頸部容易被察覺及影響觀感。脂肪瘤在頸部、肩部、軀幹和四肢可導致日常生活或運動時身體不適。當脂肪瘤影響觀感、引起病徵或併發症、脂肪瘤變化大(例如 >5厘米)和懷疑有惡性的變化者應及早考慮外科手術切除。
微創脂肪瘤切除
脂肪瘤一般體積較大,傳統的脂肪瘤切除手術的手術切口比脂肪瘤稍大,因此常留下明顯疤痕。現今多以微創方式的脂肪瘤切除手術,採用微切口手術方式,通過最小的皮膚切口把脂肪瘤跟週邊的組織分離,取出脂肪瘤,然後皮膚下面的傷口縫合。例如內窺鏡微切口脂肪瘤切除手術,就是通過微切口把手術儀器及鏡頭放置到脂肪瘤週邊,將脂肪瘤與週邊的組織分離,止血,取出脂肪瘤。抽取脂肪瘤手術也是另一種微創/微切口手術方式,它允許通過非常小的切口去除脂肪瘤,特點是切口位置可遠離實際的脂肪瘤,可以把切口設置在不顯眼的位置。例如,腋窩切口可被用於從背面或胸部取出脂肪瘤。
粉瘤皮膚囊腫
粉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囊腫,生長在皮膚真皮毛囊漏斗位置。通常生長在面、耳、胸或背。粉瘤直徑由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,呈圓形隆起狀。粉瘤初時不會引起痛楚,但會慢慢長大。擠壓粉瘤時,會有白色乳狀物溢出。粉瘤是大部分是良性腫瘤,但有機會發炎、含膿及流膿等併發症。 粉瘤患者應及早考慮外科粉瘤手術切除。粉瘤發炎及併發成膿瘡時,粉瘤手術後可能要毎日洗傷口至傷口癒合或作延遲傷口縫合。
色素痣
色素痣多發生於兒童或青春期,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,數目的顯著增多具有一定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的風險性。色素痣大小由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,通常左右對稱,邊界清楚,邊緣光滑,色澤均勻。顏色可為黃、褐或黑色,但也可呈藍、紫色或近膚色,有些痣更會長出短而粗的黑色毛發。痣屬良性腫瘤,對生命並無威脅,但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,有些類型的痣細胞可發生惡變,成為惡性黑色素瘤。
外科手術切除對任何類型的色素痣,不論面積大小均可采用,並可隨治療進行病理檢查。一般依皮紋方向選定切除方向,做菱形或梭形切口切開皮膚,切除范圍為病損及其周圍0.2~0.5cm組織。若痣在短期內迅速增大,色澤加深變黑,邊緣發紅不規則,表面出血、破損以及周圍出現衛星狀損害,表明痣有惡變徵象,應予手術切除,切除時可適當擴大切除范圍,並送病理檢查。
皮膚惡性腫瘤
皮膚細胞的生長出現異常或不受控制的情况會形成良性或惡性腫瘤。當惡性細胞生長被稱之為「皮膚癌」,可侵襲鄰近組織,或者擴散到體內其他器官。皮膚癌的主因是皮膚暴露在猛烈的紫外光下,而以下人士患上皮膚癌的機會則較高:
皮膚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肉眼上難以區分,惡性腫瘤較為明顯的分別包括:生長不對稱,面積於最近突然增大,病變皮膚表面隆起,呈不規則狀和凹凸不平的周邊;病變皮膚中有不同深淺的顏色或顏色發生明顯改變;其他皮膚癌特徵包括大小、形狀或顏色或質地的轉變。因無意的觸碰發生破損,痕癢、出血或潰瘍且總不癒合等等。如果懷疑患上皮膚癌,應及早找醫生作檢查。醫生或會建議你接受活組織檢查,從受影響的皮膚中抽取樣本,放在顯微鏡下檢驗。
皮膚惡性腫瘤的主要類型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