癦痣 | 疣 | 皮膚肉粒

癦痣

癦痣是由於黑色素細胞数目增加積聚引起的皮膚斑塊,在醫學上稱為黑色素痣,而數量的多少則受到遺傳及陽光的因素影響。癦痣可以是平滑,亦可以凸出,有時表面會生出毛髮,這與黑色素積聚於皮層的深淺有關。癦痣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,包括臉部、頸部、手臂、背部等。每顆癦痣都有自己的生長模式,可隨着時間而變大,但亦有維持不變的。癦痣一般是啡色或古銅色,有時亦會呈肉色,顏色可能會隨年月加深,又可能會減退甚至消失。

 

癦痣的類型

坊間常因應癦痣的表現徴像有所不同而把它分為平和凸類型,但在醫學上的命名則與它分佈於不同皮層深處有關。

一般痣的類型包括:

表皮痣
色素沉澱在表皮層,一般外表平滑,顏色較深。

交界痣
色素沉澱在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,微隆起,顏色一般為棕色。

真皮層/皮內痣
色素沉澱在真皮層,常高出皮面呈半球狀隆起,顏色較淡或肉色,甚至可能有毛髮。

袪除癦痣前的準備

一般所說的痣,是指黑色素細胞痣,源自黑色素細胞的增生。 大部份的痣不論先天或後天也是以良性居多,然而黑色素細胞也有可能癌變增生,演變成惡性腫瘤,即是黑色素瘤。 黑色素瘤常被誤認為是痣而不以為意,等到最後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難以處置。 所以如果身上的痣出現形狀丶顏色和大小異常丶週邊參差不齊、界限變得模糊或觸感有異等,就要格外注意💡,應立即找醫生檢查確認是否演變成癌症。 在打算脫痣前更必先確認要脫的痣是否良性,若果有所懷疑,就必須進行皮膚細胞組織檢測,以碓保它不是黑色素瘤。

相關治療

脫痣可以因應其大小位置和深度,考慮不同的治療方案。

💡較小的痣

痣的直徑少於0.5cm、平的或少許凸出的,一般會是位處於表皮層或表皮層與真皮層交界位置,可考慮用激光袪痣處理淺層細胞組織,然後讓皮膚自然地癒合 。 治療後會出現紅印和色素沉澱現象,但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轉淡色,一般都不會察覺脫痣後的痕跡,亦不會有明顯疤痕。 若然做雷射脫痣的過程中,發現該痣根部很深,醫生就會停止處理,待傷口復原後才繼續做,即重複做該脫痣的位置,直至徹底脫清。

💡較大的痣

大於0.5cm或明顯凸出的痣,一般會是位處於真皮層的位置,由於其根部太深,利用激光脫痣治療創傷性太大了,傷口過大難以癒合和增加疤痕形成的機會。 因此多考慮利用外科切除的脫痣手術,將整粒痣連根部切除,手術需要縫針,待傷口復原,隨著時間傷口慢慢會變得不顯眼。

當要脫的痣體積小,會留下的痕跡不會明顯。 當要脫的痣大而深時,治療痊癒時間會較長及留下痕跡的風險會較大,因此儘早治療可減低產生疤痕的風險。 至於要選擇做雷射袪痣抑或外科手術脫痣? 是要憑醫師的經驗判定痣的深度和判斷該痣是否正常,切勿胡亂自行脫痣!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