姊妹美容
SISTERS BEAUTYPRO
Beauty Talk 醫生專欄分享

隨著醫學美容在近年間的迅速發展,很多女士接受注射美容治療來對抗衰老和呈現飽滿緊實的青春面貌。

注射美容治療分兩大類,最常聽到的是注射「肉毒桿 菌素」放鬆活躍的面部肌肉群所引起的表情紋,或是縮少發達的肌肉使面型變尖變細。另一類是以注射皮下填充劑來糾正皮層凹陷處和下垂,從而使面部變得飽滿,則皮下充填性治療。

皮下充填性治療 (soft tissue augmentation with fillers)
随着近年對面部老化過程的原因制定出重新的定義,認為面部皮下組織流失才是引起衰老的原凶,令皮下填充治療的需求日漸增多。所謂的皮下充填性治療是甚麼樣的治療方式?在皮下注射一些人工合成或是生物提煉的物質,藉此修補組織缺陷、凹洞、塌陷以及皺紋等問題。此外,這種皮下充填的方式亦可修整我們的五官,美化我們的臉型。

這個治療方式卻不是個新發明。最早出現這種治療方式是在二十世紀初期;而首先被用在充填性治療的物質,是自體脂肪移植,用來治療先天性面部缺陷。但以當時的技術難以令移植的脂肪存活,很快就被組織分解吸收掉了,因此效果並不持久。除了脂肪外,早期的皮下充填性治療所使用的物質,尚有石蠟 (paraffin) 及矽化油 (silicone) 但這兩個物質,會在皮下到處流竄,更可能會引起皮下產生異物性肉芽腫。不但無法達到想要的美容效果,反而無法控制,造成臉部變型。以往常常見到注射美容失敗,臉部變型的例子,這就是使用了以上兩種物料的結果。因此,逐漸在西方國家被禁用了,雖然至今在東南亞和中南美洲仍有些發展中國家在使用中。

八十年代起新興以提煉自牛的膠原蛋白作皮下充填物質,直接補充皮膚的膠原蛋白,這個治療的最大缺點是過敏問題,因為取自動物體,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,因此治療前必須做皮下測試。膠原蛋白的另一缺點是效果不夠持久,必須重覆注射,加上近年醫學上擔心傳播疾病,此項治療也逐漸息微。

自九十年代起開始有多種人工合成的皮下充填物質問世,分為可被吸收性 (非永久) 或不被吸收性 (永久性) 。人工合成透明質酸凝膠是最普及的非永久皮下充填物質,透明質酸本身存在於人體皮膚內,微量注射可用來修復肌膚的水份平衡及改善肌膚結構和彈性。其好處是療程前毋需進行皮膚測試,而且可隨時溶解掉,使用起來非常方便。透明質酸凝膠具各種分子大小不同的針劑,適合人體各個不同部位注射。而且分子大小與治療效果的持久性成正比。缺點是最後會被吸收掉。此外透明質酸並不適合大量注射,有可能影響局部皮膚供血。

人工合成的皮下充填物質
永久性人工合成的皮下充填物質,例如聚丙烯酰胺凝 膠 (Polyacrylamide Gel,簡稱PAAG)和「愛貝芙」Artecoll 等。它們的安全性常被受質疑,目前仍未得到美國FDA認可使用。若注射效果不滿意亦很難清除,由於這些物質無法被身體分解,並散佈於皮層組織中,無法以任何方式完全去除之,結果無法完全復原本來的臉型。

大部分女士都追求自然而持久的皮下充填物質,促使近年新推出的非永久性的充填物質不斷改良,令效期維持更久。例如骨膠原促生物聚左乳酸 (poly-L lactic acid) 和擬骨質成份(calcium hydroxylapatite) 兩者在美國均已 獲得FDA認可,效果可持續逾兩年。

自體脂肪是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填充物料,皆因容易被人接受,容易提取,費用相對比人工填充劑便宜,不排斥和不會傳播疾病。自體脂肪移植在多年來不斷發展,移植脂肪的技術於近年愈趨進步,可使約70%的被移植脂肪在皮下存活,令注射效果持久。在國外已廣泛應用於各種軟組織缺損的修復及多種美容治療,在世界各地的需求不 斷增加。

不論是非永久性或永久性,皮下充填性治療將會是未來醫學美容的主要發展趨勢。但必須謹慎選擇填充物料,別盲目不問因由便嘗試不同的填充劑,不要讓糟糕的物料在你的臉上留下揮之不去、永恆的足跡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